“爾來吾前”的出處是哪里
“爾來吾前”出自宋代曾豐的《九月》。
“爾來吾前”全詩
《九月》
宋代 曾豐
既浣之后,未望之先。
有誕初辰,有秩初筵。
公呼子孫,爾來吾前。
有觴弗他酭,維菊可以酒,飲之長壽。
有釜勿他烹,惟菊可以羹,餐之長長。
飲少輒酣,餐少輒飫。
公舉其履,謂殆仙去。
惠然肯留,永為國柱。
《九月》曾豐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九月》是宋代詩人曾豐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九月》的中文譯文:
既洗滌過,尚未期盼之前。有新生的日子,有新開的筵席。公侯呼喚子孫,你們來到我面前。有盛滿酒的杯盤,只有菊花可以入酒,飲之可延年益壽。有炊煮勿他烹,只有菊花可以提供羹湯,吃之可長長久久。少量飲酒即使也能陶醉,少量進餐即使也能飽食。公侯拿起他的酒杯,說這可是仙人的離去。仁慈的仙人肯留下,永遠作為國家的支柱。
《九月》的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九月的景象為背景,描繪了一個歡樂祥和的場景。詩人通過描述洗滌之后、期盼之前的時刻,表達了一種新的開始、新的希望的情感。在這個特殊的時刻,人們聚集在一起,享用著豐盛的筵席,慶祝和呼喚著子孫們的到來。菊花成為這個場景的象征,它既是酒的陪襯,也是食物的佐料,象征著長壽和豐盛。詩人以少量的酒和飯菜來表達人們的滿足和陶醉,強調了節制和適度的重要性。最后,詩人將這一時刻與仙人相比,認為那些仁慈的仙人肯留下來,將永遠作為國家的支柱。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溫馨而歡樂的場景。通過對九月的描繪和菊花的象征,詩人表達了對新的開始和新的希望的追求,同時強調了適度和節制的重要性。詩人將這個時刻與仙人相比,展示了對仁慈和永恒的向往。整首詩詞給人以愉悅和滿足的感覺,鼓舞人們珍惜當下、享受生活,并寄托了對美好未來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