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壺未曉”的出處是哪里
“宮壺未曉”全詩
《一枝春(除夕)》
宋代 楊纘
竹爆驚春,競喧填、夜起千門簫鼓。
流蘇帳暖,翠鼎緩騰香霧。
停杯未舉。
奈剛要、送年新句。
應自有、歌字清圓,未夸上林鶯語。
從他歲窮日暮。
縱閑愁、怎減劉郎風度。
屠蘇辦了,迤邐柳欺梅妒。
宮壺未曉,早驕馬、繡車盈路。
還又把、月夜花朝,自今細數。
《一枝春(除夕)》楊纘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一枝春(除夕)》是宋代楊纘所寫,描繪了除夕夜的熱鬧場面和喜迎新年的歡樂氛圍。
譯文:
竹枝爆炸聲驚醒了春天,竹枝的聲音競相填滿了空氣,夜晚拉開千門的簫鼓聲。
流蘇帳篷里溫暖宜人,翠綠的鼎緩慢地冒出香霧。酒杯還未舉起。
無奈正要說出迎接新年的祝福,忽然輕歌的字句出現了,音律清朗,卻未有上林中的鶯鳥的聲音。
就在這歲窮時分的日暮之際,盡管閑情有些愁緒,怎能減輕了劉郎的風度。
屠蘇的酒已經辦好,細長的柳枝欺負起了傲嬌的梅花。宮壺還未升起。
早晨馬車已經繁忙,繡車裝滿了道路。又把月夜和花朝重新算一遍,從此細細數來。
詩意及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宋代除夕夜的場景,詩人以流暢、細膩的筆觸表達了喜迎新年的歡樂和生活的富裕。除夕夜的竹爆聲、簫鼓聲,給人一種熱烈、喜慶的氛圍。詩中描繪了豐盛的宴席,暖暖的帳篷,香霧騰騰的鼎,充滿了新年的祝福和希望。同時,詩中也透露出詩人對歲月流轉的感慨,人們都在為新年的到來忙碌,而劉郎的風度則給人以思考,詩人渲染出歲月的短暫但也容納了人們的繁忙和愉悅。在整篇詩中,描繪了除夕夜的熱鬧和喜慶,同時也反映出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人生的思考,給人一種憂歡交織、生活豐富多彩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