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入庭流”的出處是哪里
“溪水入庭流”出自唐代奚賈的《尋許山人亭子》。
“溪水入庭流”全詩
《尋許山人亭子》
唐代 奚賈
桃源若遠近,漁子棹輕舟。
川路行難盡,人家到漸幽。
山禽拂席起,溪水入庭流。
君是何年隱,如今成白頭。
《尋許山人亭子》奚賈 翻譯、賞析和詩意
《尋許山人亭子》是唐代詩人奚賈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桃源如此遙遠,漁夫輕舟劃行。
沿著曲折的山路前行困難重重,人家逐漸變得幽深。
山禽拂動席子,溪水流入庭院。
你何時隱居于此,如今已是白發蒼蒼。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尋訪山居隱士的圖景。詩人追尋著桃源般遙遠的地方,看到了漁夫輕舟在水上航行。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前行,旅途艱難。逐漸來到了人煙稀少的幽深之地,這里的山禽拂動著席子,溪水流入庭院。詩人想知道這位隱居者是何時隱居于此,如今已經年老,白發蒼蒼。
賞析:
這首詩以山居隱士為主題,展現了隱逸生活的寧靜和遠離塵囂的憧憬。詩中的桃源象征了一種理想的歸處,與現實世界相隔遙遠。漁夫輕舟和蜿蜒曲折的山路形成了對比,突出了尋覓桃源的艱辛和困難。人家的幽深代表了隱士所追求的寧靜和遁世之境。山禽拂動席子和溪水流入庭院則描繪了山居環境的宜人和自然之美。
詩人對隱士的身份和過去的生活產生了好奇,表達了對隱居者的敬佩和向往。詩中的\"白發蒼蒼\"一句則流露出歲月的流轉和人事的變遷,傳遞出對光陰逝去的感慨。
整首詩構思新穎,畫面感強烈,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一個美麗而寧靜的山居景象,同時也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和對時光流轉的思考。這首詩詞給人以深深的禪意和思考空間,讓讀者在詩意中感受到隱居生活和自然之美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