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貍野干徒叫噪”的出處是哪里
“狐貍野干徒叫噪”出自宋代釋宗杲的《西余端和尚贊》。
“狐貍野干徒叫噪”全詩
《西余端和尚贊》
宋代 釋宗杲
被底禮寅朝,去住隨風掃。
名呼章相公,侮嫚圓照老。
不托和尚,兩拳打翻。
回頭妖僧,一句罵倒。
只看幾著子,不必問他禪道。
個是金毛師子兒,狐貍野干徒叫噪。
《西余端和尚贊》釋宗杲 翻譯、賞析和詩意
《西余端和尚贊》是宋代釋宗杲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被底禮寅朝,
去住隨風掃。
名呼章相公,
侮嫚圓照老。
不托和尚,
兩拳打翻。
回頭妖僧,
一句罵倒。
只看幾著子,
不必問他禪道。
個是金毛師子兒,
狐貍野干徒叫噪。
詩意和賞析:
《西余端和尚贊》這首詩詞以一種幽默詼諧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某位和尚的嘲諷和不滿之情。詩中描述了一位被底禮拜的和尚,他的去留像隨風掃落葉一樣不穩定。和尚的名字叫章相公,但作者用侮辱性的詞語來形容他,稱他為愚昧老頑固。作者不再依賴和尚,而是親自動手,用兩拳將他打倒,然后轉身罵倒他。作者認為這位和尚只會背幾段佛經,對禪道并不真正了解。最后,作者將這位和尚比作金毛師子(指獅子)和狐貍,形容他像是一個喧囂而無用的徒弟。
這首詩詞采用了夸張的手法,通過嘲諷和諷刺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自負而無能的和尚形象。作者將這位和尚的行為與修行佛法的真正內涵相對比,表達了對虛偽和迷失真理的批判。詩中的幽默和夸張形象使整首詩詞富有趣味性,同時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對社會現象的關注和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