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肯慕膏粱”的出處是哪里
“寧肯慕膏粱”出自宋代釋文珦的《野翁》。
“寧肯慕膏粱”全詩
《野翁》
宋代 釋文珦
野翁百不為,白發老巖澗。
寧肯慕膏粱,且復飽藜莧。
故交非不多,盡作風葉散。
余生雖獨存,反觀亦如幻。
《野翁》釋文珦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野翁》是宋代僧人釋文珦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野翁百無所為,白發老在巖澗。寧愿追求簡樸的生活,吃飽了蔬菜和雜糧。真正的朋友并不少,但像風吹散的葉子般離散。雖然我的余生獨自度過,但回過頭來看,也如同一場幻覺。
詩意:
《野翁》描繪了一位年老的野翁,他選擇過簡樸的生活,拒絕追逐名利和享樂。他寧愿過著清貧的日子,吃素食、穿簡陋的衣服,而不追求世俗的富貴。他的交友雖然不多,但也遭受了離散的命運,如同風吹散的葉子。盡管他度過了獨自的余生,但他認識到生活本身就是虛幻的,人生如幻,一切都會消逝。
賞析:
《野翁》通過描寫一位野翁的生活態度和人生感悟,表達了詩人對于名利欲望的批判和對于清貧樸素生活的贊美。詩中的野翁選擇過簡單自然的生活,他不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祿,寧愿過著與自然為伍的生活,吃素食、穿簡樸的衣服。他的交友雖然不多,卻最終也面臨著離散的命運,這與風吹散的葉子相似,表明人世間的關系和事物的變化都是無常的。最后,詩人通過描述自身的獨處生活,表達了對于生命的虛幻和無常的思考。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一種追求簡樸自然、洞悉生命無常的生活態度。它提醒人們要珍惜當下,不被世俗的名利所困擾,反而從簡樸中找到人生的真諦。同時,詩詞揭示了人生的無常和虛幻,提醒人們要對生命保持一種超脫和客觀的態度。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練的文字傳遞了深刻的哲理,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