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章列表 > “俗客不到門”的出處是哪里

    “俗客不到門”的出處是哪里

    “俗客不到門”的出處是哪里

    “俗客不到門”出自宋代李處權的《玉簪花》。

    “俗客不到門”全詩

    《玉簪花》

    宋代 李處權

    秋露日以繁,秋氣日以清。

    愛此堂下花,色好香滿庭。

    藉之青玉葉,表以白玉英。

    微風過披拂,小雨來滋榮。

    我老味更薄,與世無復情。

    頹然衰病余,見花猶眼明。

    俗客不到門,取琴花前橫。

    小童為席地,取酒花前傾。

    昔人工比物,言簪豈虛名。

    愿登君子首,雅與冠弁并。

    《玉簪花》李處權 翻譯、賞析和詩意

    《玉簪花》是宋代詩人李處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秋露日以繁,秋氣日以清。

    秋天的露水愈發豐盈,秋風的氣息日漸清爽。

    愛此堂下花,色好香滿庭。

    我喜愛這庭院里的花朵,它們色彩艷麗,香氣彌漫著庭院。

    藉之青玉葉,表以白玉英。

    它們仿佛是翡翠葉子來支撐,用潔白的花瓣來點綴。

    微風過披拂,小雨來滋榮。

    微風輕輕掠過,拂動花朵;小雨滋潤著花朵的生長。

    我已年老,對這些美景的欣賞變得淡薄,與世無復情。

    頹然衰病余,見花猶眼明。

    我雖然頹廢衰弱,但看到花朵依然能明亮起來。

    俗客不到門,取琴花前橫。小童為席地,取酒花前傾。

    普通的客人不會來到我的門前,在花前取琴彈奏。小童們坐在地上,取酒飲酒,在花前傾斟。

    昔人工比物,言簪豈虛名。

    古人制造的飾品和器物,怎會說簪子沒有真實的價值呢?

    愿登君子首,雅與冠弁并。

    我愿意作為一種高雅的裝飾品,登在君子的頭上,與冠帽一同顯耀。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秋天花朵美麗的贊嘆,以及對年華逝去的感慨。雖然作者已經年老衰弱,但他仍然能夠欣賞到花朵的美麗,這種對美的追求與世俗的功利心態相違背。作者通過對花朵的描寫,抒發了自己對高雅藝術的追求和對傳統文化的珍視。

    詩詞以描繪秋天的自然景物為主線,通過細膩的描寫表現了作者對花朵的喜愛和對美的追求。同時,詩詞中也透露出作者對時光流轉的感嘆和對自己衰老的思考。通過對比自然景物和人類的生命經歷,作者表達了對傳統文化和高尚品格的追求,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被賦予珍貴的價值和地位。整首詩詞抒發了一種對美的追求和對高雅生活的向往,以及對時光流轉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