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章列表 > “多是通州司馬詩”的出處是哪里

    “多是通州司馬詩”的出處是哪里

    “多是通州司馬詩”的出處是哪里

    “多是通州司馬詩”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竹枝詞·瞿塘峽口水煙低》。

    “多是通州司馬詩”全詩

    《竹枝詞·瞿塘峽口水煙低》

    唐代 白居易

    瞿塘峽口冷煙低,白帝城頭月向西。

    唱到竹枝聲咽處,寒猿晴鳥一時啼。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靜山空歇又聞。

    蠻兒巴女齊聲唱,愁殺江樓病使君。

    巴東船舫上巴西,波面風生雨腳齊。

    水蓼冷花紅蔟蔟,江蘺濕葉碧萋萋。

    江畔誰人唱竹枝,前聲斷咽后聲遲。

    怪來調苦緣詞苦,多是通州司馬詩。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竹枝詞·瞿塘峽口水煙低簡析

    四句之中沒有介紹是什么人在唱《竹枝》,是男還是女,以及他因為什么要唱這樣一種凄涼哀怨的曲子。而只是說在瞿塘峽口,白帝城頭,月亮西沉時,煙霧迷漫,一陣陣歌聲遠遠傳來,悲涼凄楚,如泣如訴,如怨如慕,唱到聲情凄苦之處,音調梗塞,致使周圍宿猿棲鳥,齊聲悲啼,更烘托出這一曲哀婉動人的悲歌。

    “瞿塘峽口水煙低,白帝城頭月向西”交代地點、時間和周圍的環境。“水煙低”描寫江面上煙霧迷漫,給人造成一種壓抑之感;“月向西”說明時間之晚。在這煙波江上,深宵夜半,竟有人吟唱一首悲歌,應該是遇到了極其悲傷的事,郁憤不能自已,故發而為歌,聲調凄慘。末句“寒猿暗鳥一時啼”以環境烘托歌聲的悲哀。《水經注》引漁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猿鳴鳥啼原本似人之哭泣,悲涼的歌聲牽動了鳥啼猿鳴,而猿鳥鳴啼又成為《竹枝》的協奏曲,更加倍襯托出悲歌凄愴的情境氣氛。詩歌寫得如此凄婉動人,與當時詩人寂寞的心情有關。

  •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