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切中腸”的出處是哪里
“循環切中腸”出自唐代元稹的《含風夕(此后拾遺時作)》。
“循環切中腸”全詩
《含風夕(此后拾遺時作)》
唐代 元稹
炎昏倦煩久,逮此含風夕。
夏服稍輕清,秋堂已岑寂。
載欣涼宇曠,復念佳辰擲。
絡緯驚歲功,顧我何成績。
青熒微月鉤,幽暉洞陰魄。
水鏡涵玉輪,若見淵泉璧。
參差簾牖重,次第籠虛白。
樹影滿空床,螢光綴深壁。
悵望牽牛星,復為經年隔。
露網褭風珠,輕河泛遙碧。
詎無深秋夜,感此乍流易。
亦有遲暮年,壯年良自惜。
循環切中腸,感念追往昔。
接瞬無停陰,何言問陳積。
馨香推蕙蘭,堅貞諭松柏。
生物固有涯,安能比金石。
況茲百齡內,擾擾紛眾役。
日月東西馳,飛車無留跡。
來者良未窮,去矣定奚適。
委順在物為,營營復何益。
作者簡介(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