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此山大小”的出處是哪里
“看此山大小”出自宋代程必的《沁園春(謝劉小山頻寄所作)》。
“看此山大小”全詩
《沁園春(謝劉小山頻寄所作)》
宋代 程必
君有新詞,何妨為我,時遣奚奴。
看此山大小,風流晉宋,眼中余子,苦自侏儒。
九曲清溪,千枝楊柳,還記新條更有無。
春將好,欲從君商略,君意何如。
佳人玉佩瓊琚。
更胸中、澆灌有詩書。
把古人行處,從頭檢點,今人說底,卻不須渠。
更上石頭,重登鐘阜,畫作金陵考古圖。
頻相見,怕薰風早晚,便隔天隅。
《沁園春(謝劉小山頻寄所作)》程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沁園春(謝劉小山頻寄所作)
君有新詞,何妨為我,時遣奚奴。
看此山大小,風流晉宋,眼中余子,苦自侏儒。
九曲清溪,千枝楊柳,還記新條更有無。
春將好,欲從君商略,君意何如。
佳人玉佩瓊琚。
更胸中、澆灌有詩書。
把古人行處,從頭檢點,今人說底,卻不須渠。
更上石頭,重登鐘阜,畫作金陵考古圖。
頻相見,怕薰風早晚,便隔天隅。
中文譯文:
沁園的春天(致謝劉小山頻頻寄詩于我),你有新的詩詞,何妨送給我,時常使奚奴來傳遞給我。
看這山巒的大小,流傳于晉、宋的風流,我的眼中充滿了憂愁,苦于自己的矮小。
九曲的清溪,千枝垂柳,還記得新綠更是有無盡。
春天即將到來,何如與你商議,你的意愿如何?
佳人佩戴著玉佩和美麗的珠寶。
她內心深處,灌溉著詩書的光輝。
讓我們尋訪古人曾行走的地方,從頭到尾檢查一番,現代人的解說不比他們。
再次登上石頭,再次攀登鐘山,畫下金陵的古跡。
我們頻繁相見,擔心清風過早或太晚,就這樣隔著時間和空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詞是程必為感謝劉小山經常給他寄詩而作,詩意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友誼的珍視之情。詩中以自身為主人公,以巨大的自卑感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作為情感的寫作基礎,表現了作者渴望與劉小山一起欣賞美景和分享美好時光的心情。對于文中出現的九曲清溪、千枝楊柳、鐘阜等景物,作者借以描繪了美好的自然景觀,與友人共享美妙時光的愿望。同時,也展示了作者對古代文化和藝術的熱愛,借古人之智慧來啟迪自己,表達了對文化傳統的珍視和尊重。整首詞以詞人內心的愿望和情感為主線,展示了作者對友誼、自然和文化的向往和贊美,向讀者傳遞了一種追求美好、珍視友情和文化傳統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