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馴瑤草別”的出處是哪里
“已馴瑤草別”出自唐代黃滔的《省試內出白鹿宣示百官(乾寧二年)》。
“已馴瑤草別”全詩
《省試內出白鹿宣示百官(乾寧二年)》
唐代 黃滔
上瑞何曾乏,毛群表色難。
推于五靈少,宣示百寮觀。
形奪場駒潔,光交月兔寒。
已馴瑤草別,孤立雪花團。
戴豸慚端士,抽毫躍史官。
貴臣歌詠日,皆作白麟看。
《省試內出白鹿宣示百官(乾寧二年)》黃滔 翻譯、賞析和詩意
《省試內出白鹿宣示百官(乾寧二年)》
上瑞何曾乏,毛群表色難。
推于五靈少,宣示百寮觀。
形奪場駒潔,光交月兔寒。
已馴瑤草別,孤立雪花團。
戴豸慚端士,抽毫躍史官。
貴臣歌詠日,皆作白麟看。
中文譯文:
上天的恩賜何曾缺少,眾多的毛發也難以描繪。
在五靈中之間,白鹿展現它的風采,讓百官一同觀看。
它的身姿完美,如同場上的馬匹,光芒和月兔一樣寒冷。
已經馴養了太多的美麗草花,孤零零地站著,像雪花一樣團聚。
戴豸的人慚愧自己的渺小,拿起毛筆躍躍欲試,成為史官。
貴族的臣子唱頌白鹿,都為了它變成白麟的景象。
詩意:
此詩描述了一只白鹿,它展現了非凡的風采,吸引了百官的注意。白鹿的形象優美,令人聯想到場上的馬匹。它獨自站在那里,不動如山,就像團聚在一起的雪花。作者通過對白鹿的描繪,表達了自己對它的贊美之情。
賞析:
這首詩以描述白鹿為主題,通過優美的詞句展現了白鹿的神秘與美麗。作者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刻畫了白鹿的態度和氣質,使得整首詩具有立體感和審美感。通過對白鹿的細膩描繪,作者表達了對它的仰慕和推崇之情,展現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贊美之意。整首詩意象豐富,語言簡練,給人以美好的聯想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