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易已成賒”的出處是哪里
“散易已成賒”出自宋代袁說友的《和程泰之閣學春雪韻》。
“散易已成賒”全詩
《和程泰之閣學春雪韻》
宋代 袁說友
妒臘三呈白,欺春六出花。
玉層渾欲墮,珠霰一何奢。
巧態穿庭樹,余寒戀釣槎。
積難殊未密,散易已成賒。
有客門間臥。
何人帳里遮。
淺斟羞獨舉,低唱敢言嘩。
故壓梅花信,猶先柳絮斜。
晚澌方歷亂,夜櫓正咿啞。
剩把新年雪,初烹改火茶。
剪裁歸妙造,比興屬詩家。
應有呵纖手,朝窗學畫鴉。
《和程泰之閣學春雪韻》袁說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程泰之閣學春雪韻》
作者:袁說友
朝代:宋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袁說友創作的作品,它描述了春雪中的一系列景象,并以此抒發了詩人對春天的渴望和對自然美的贊美之情。
詩中以對比的手法展現了冬天和春天的不同景象。冬天的景象被描繪為白雪覆蓋,而春天則是花朵盛開。通過“妒臘三呈白,欺春六出花”這樣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春天的期待和對冬天的不舍。他把春雪比作珍貴的玉層和珠霰,形容其美麗華貴,同時也暗示了春天的到來。
詩中還描繪了一些生活細節,如巧妙的姿態穿梭于庭院的樹林之間,對余寒戀戀不舍地坐在釣船上。這些描寫增加了詩中情境的真實感,使讀者更能感受到詩人的情感和對細節的關注。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抒發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他說積存的難題仍未解決,而分散的易事已經堆積如山。這部分表達了詩人對自己未完成的事業的遺憾和對時間流逝的無奈。詩人進一步描述了孤獨,他說有客人躺在門間,但不知是誰在帳篷里遮擋。
最后幾句詩中,詩人用到了一些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如“淺斟羞獨舉,低唱敢言嘩”中的“淺斟羞獨舉”比喻自己的才華不為人知,而“低唱敢言嘩”則象征了他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他提到了梅花信和柳絮斜,暗示著春天的臨近。最后兩句詩中,詩人描述了天氣的變化,晚上的天空烏云密布,夜晚劃船的聲音嘶啞。最后兩句以“剩把新年雪,初烹改火茶”作為結束,詩人準備利用剩下的春雪烹制一杯茶來改變心情。
整首詩以春雪為線索,通過描繪雪景和生活細節,抒發了詩人對春天的渴望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人運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辭手法,增加了詩意的深度和藝術性,使整首詩富有意境和情感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