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章列表 > “嗟乎智力窮”的出處是哪里

    “嗟乎智力窮”的出處是哪里

    “嗟乎智力窮”的出處是哪里

    “嗟乎智力窮”出自宋代于石的《感興二首》。

    “嗟乎智力窮”全詩

    《感興二首》

    宋代 于石

    愚公欲移山,精衛欲填海。

    嗟乎智力窮,山海元不改。

    春秋更戰國,仁義日荒怠。

    近趨管晏功,遠受儀秦詒。

    楊墨騁邪說,申韓禍無罪。

    孔孟生其間,迂闊誰復采。

    群囂競紛紜,智力幾百倍。

    山崩海可竭,吾道固長在。

    《感興二首》于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感興二首》是宋代詩人于石的作品,詩意深沉而哲理豐富。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愚公欲移山,精衛欲填海。

    愚公心懷壯志,希望移山以開辟道路;精衛也懷有壯志,希望填海以擴大領土。

    嗟乎智力窮,山海元不改。

    然而人的智力是有限的,無法改變山川和海洋的本質。

    春秋更戰國,仁義日荒怠。

    歷經春秋戰國時期,仁義之道逐漸荒廢。

    近趨管晏功,遠受儀秦詒。

    近代追求權謀的管仲和晏嬰,遠古效法尚禮的周公和仲尼。

    楊墨騁邪說,申韓禍無罪。

    楊朱和墨子宣揚邪說,申不害和韓非子遭受不公正的禍害。

    孔孟生其間,迂闊誰復采。

    孔子和孟子生活在世間,他們的思想被人們廣泛采納。

    群囂競紛紜,智力幾百倍。

    紛亂喧囂的世界,智者的智力超過常人幾百倍。

    山崩海可竭,吾道固長在。

    山崩塌陷,海水枯竭,但我所信奉的道義卻依然存在。

    這首詩以愚公欲移山和精衛欲填海的故事為引子,通過對不同時代智慧和道義的反思,表達了作者對人類困境和智慧的思考。詩中通過對歷史人物和時代變遷的引用,暗示了智者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的價值和重要性。即使面臨困境和挑戰,智者所堅守的道義和智慧依然存在,從而反映出作者對人類智慧和道義的樂觀態度。

    該詩通過對歷史和哲學的思考,以簡潔深刻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智慧和道義的思索,展現了他對人類的關懷和對智者的贊美。同時,詩中運用了比喻手法和對比手法,使詩歌更具有意境和藝術感。

  •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