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章列表 > “往往不修辭”的出處是哪里

    “往往不修辭”的出處是哪里

    “往往不修辭”的出處是哪里

    “往往不修辭”出自宋代釋文珦的《裒集詩藁》。

    “往往不修辭”全詩

    《裒集詩藁》

    宋代 釋文珦

    吾學本經論,上之契無為。

    書生習未忘,有時或吟詩。

    興到即有言,長短信所施。

    盡忘工與拙,往往不修辭。

    唯覺意頗真,亦復無邪思。

    事物皆寓爾,又豈存肝脾。

    老來欲消閒,裒集不定期自嗤。

    聊以識吾過,吾道不在茲。

    《裒集詩藁》釋文珦 翻譯、賞析和詩意

    《裒集詩藁》是宋代釋文珦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學問的態度和個人修養的追求。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裒集詩藁

    吾學本經論,上之契無為。

    我學習的是經書和論文,追求的是無為的境界。

    書生習未忘,有時或吟詩。

    雖然身為讀書人,但對習學不曾忘懷,偶爾也會吟詠詩篇。

    興到即有言,長短信所施。

    靈感一來即有言辭,不論長短,自由表達。

    盡忘工與拙,往往不修辭。

    完全遺忘技巧與拙劣,經常不受修辭之約束。

    唯覺意頗真,亦復無邪思。

    只覺得情感真摯,同時沒有邪念。

    事物皆寓爾,又豈存肝脾。

    萬物皆與你相應,怎會局限于肝脾之間。

    老來欲消閑,裒集不定期自嗤。

    年老之后渴望消遣,裒集詩藁并沒有固定的時間,自嘲其中的草率。

    聊以識吾過,吾道不在茲。

    只是為了了解自己的過失,我的道路并非在這里。

    詩意與賞析:

    《裒集詩藁》反映了作者釋文珦對學問和詩詞創作的態度。詩中表達了學者對經書和學問的尊重,但又強調了個人情感和靈感的自由流動。作者堅持追求真實的情感和意義,不受技巧和修辭的束縛,他的信念是不受局限的,體現了一種豁達的境界。詩人拋去了功名利祿的紛擾,追求心靈的寧靜和自在,通過寫詩來消遣自己。他對自己的詩作并不過于看重,自嘲其中的草率。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的思考,認為自己的道路并非只在于寫詩,而是需要更深層次的探索。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學問和創作的態度,強調了自由和真實的情感表達。通過對詩人的內心世界和追求的描繪,詩詞傳達了一種超越塵世的境界和追求個體自由的精神。這些思想和情感通過自由流動的語言和意象得以表達,給讀者帶來了一種寧靜和思考的氛圍。

  •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