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章列表 > “落花亭畔不勝愁”的出處是哪里

    “落花亭畔不勝愁”的出處是哪里

    “落花亭畔不勝愁”的出處是哪里

    “落花亭畔不勝愁”出自宋代趙禕的《春晚書懷》。

    “落花亭畔不勝愁”全詩

    《春晚書懷》

    宋代 趙禕

    三分春色二分休,是處紅稀綠已稠。

    芳草池邊空有思,落花亭畔不勝愁。

    人情似昔猶難合,身世于今豈易謀。

    若欲忘憂須是酒,醉鄉安穩勝封侯。

    《春晚書懷》趙禕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晚書懷》是宋代趙禕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春天三分春色,兩分寧靜,此時此地,紅花稀疏而綠草已經茂盛。芳草叢旁空有思緒,落花亭畔卻無限愁苦。人情世事仿佛回到了從前,難以重聚,而當下的身世又何其艱難。如果想要忘卻憂愁,唯有借助美酒,陶醉其中,才能享受到比封侯還要安穩的幸福。

    詩詞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色和表達作者內心的感受,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苦難的抱怨。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人們期待春天的到來,但詩中卻暗含了作者的憂愁和痛苦。紅花稀疏和綠草茂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現了作者內心的矛盾和紛擾。芳草叢旁的思緒和落花亭畔的愁苦,則體現了作者對人情世事的感慨和對自身命運的困擾。

    在這樣的背景下,作者提出了忘卻憂愁的方法,即以酒為媒介陶醉其中。酒能令人忘卻煩惱,帶來短暫的安寧和快樂。作者認為,只有在醉鄉中,才能獲得比世俗地位更加安穩的幸福,超越人情世事的紛擾和痛苦。

    整首詩詞以描繪春景為線索,通過對春天景色的描繪和對人生苦難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命運的無奈和對快樂的追求。它既反映了宋代社會中普遍的人生困境,又流露出個人的情感體驗,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